警察在很多人心中都是一个十分神圣的职业,但当有人说“你去当民警吧”时,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不”。为什么?大家的回答也很整齐“太累”。一句“太累”包含了太多太多,这些只有当你真正走到他们身边,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工作时,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做24小时几乎都在围绕着老百姓转,什么叫做琐碎而繁重的工作。
2月22日对其他人来说就是一个工作日,对记者来说这一天也是正常采访日,要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可能就是采访的对象不一样,他是一名白山市公安局新建分局的一名民警,任务也很简单,跟踪采写民警一天的工作。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差点要了记者的“老命”!
记者9时到达新建分局,民警闫海刚早早已经进入工作状态,因为正在调解一起同事间口角案件,只来得及说一声:“好的,今天跟着我吧。”然后就继续调解工作了。闫海刚调解的这起案件因为三角债务原因引起,一位同事在工作群中辱骂另一位同事,然后被骂同事报警,双方各执一词,闫海刚来回调解,希望大家化干戈为玉帛。
刚刚接触,记者以为这事情很简单,大家说一说,互相让一步,就可以了吧。但没想到,这“简单”的案子,闫海刚却穿梭在两个屋子之间,不停地做思想工作。听着同事双方不停地指责、吐苦水,听着反反复复的话语,记者觉得有一千只鸟在脑子里飞,吵得脑子痛。看看闫海刚,他还在认真地听着双方说话,引导他们的想法向好的一面走。从开始的双方对峙到慢慢软化态度,再到将双方满意的送出公安局,案件调解完已经2个多小时了。闫海刚笑着说:“如今公安局接触最多的就是这种非警务案件,这些非警务案件处理起来比较繁琐,我们的原则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让矛盾激化。”
在调解这起纠纷的同时,闫海刚还处理了一起打架案、一起砸门纠纷,将案件卷宗送给经侦的同事,还接了十几个电话。很多人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都可能做不好,但闫海刚却一个时间段完成数件不相关的事情。在记者眼里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闫海刚这里却是在普通不过的事情,因为在新建分局,每个人,每一天都是这样过的。闫海刚开玩笑地说道:“基层警力本来就紧张,我们局分管的辖区面积大,餐饮、娱乐地点还多,警力就更不够用了,所以大家都会分身术。”
11时30分,闫海刚上午的工作也总算告一段落,可以到食堂去吃饭了。忽然闫海刚说了一句“好渴啊”,这时记者才反应过来,闫海刚与群众话疗了一上午,就连一口水也没喝。在旁听,没说一句话的记者都感觉很渴,何况不停与人交流的闫海刚呢!“这也没什么,我们还要几天不睡觉,几天不吃饭的时候呢!”闫海刚简单的一句话,更加反映出基层民警工作的辛苦。简单地吃了工作餐,闫海刚没来得及坐下休息,就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开启了陀螺模式。
下午的工作与上午的基本一致,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闫海刚告诉记者,他今年28岁,2016年来到新建分局,成为一名治安民警,工作这些年,大部分警情都是邻里纠纷、打架、求助的事件。虽然需要处理的刑事报警并不多见,但是每天接到群众的求助还有一些日常的纠纷,就让值班民警们忙的团团转。
14时发生了一起纠纷较为特殊,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不属于公安管辖范围,但当事群众依然选择报警解决问题。纠纷起因是雇主找木匠做柜门,雇主提供木料,同时给了木匠押金,木匠干完活后,雇主不满意,要求索赔。这样的案件经过由工商部门来处理,但因为人们的固有观念“有事找警察!”,于是纠纷双方就吵到了分局来。
来到公安局,民警就得接待,事情说明白,告知去找谁来处理这件事情就可以了,但因为雇主喝酒事情变得难以说清楚,雇主还因为情绪激动,辱骂了闫海刚。事情再三调解,最终雇主的家属来到分局将人带回家,事情才算了结。闫海刚说:“群众报警后得不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我们民警挨骂是常有的事情,有的群众激动起来还会打我们呢,我们早就习以为常。想干好民警工作,首先就要学会调节心态,只有心态好了,才能给群众处理好纠纷。”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飞逝,接警出警、调处纠纷……时间就到了18时,一忙碌闫海刚错过了晚饭时间。因为还有警情要处理,匆匆吃了个面包,闫海刚又开始了工作。这次是一起丢狗案件,在吃饭前经过大致询问,闫海刚了解了基本情况,失主提供的监控录像也基本锁定,并电话与当事人联系,确认狗在他家里,但当事人表示,他是捡到的狗,不是偷窃。为了进一步确认案件事实真相,闫海刚带着双方当事人返回现场勘查。
晚上闫海刚的电话更加频繁,闫海刚还回答得含糊,总说工作就挂断了。在去往现场勘查的路上,大家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今天是闫海刚的生日,他的家人都给他打电话送祝福。今年刚刚结婚的爱人还要给他买蛋糕送单位来,但让闫海刚回绝了。记者问到:“既然过生日,那就请假,或者串一个班不行吗?”闫海刚却认真地说:“班早就排好的,局里人员少,一个萝卜一个坑,串班就的有连班,我们这样的工作,连一个班就是48小时,那样太累了,生日也不是大事,能不请假就别给同事找麻烦。”
勘查现场一来一回就是一个多小时,回到分局后又是话疗,又是讲法律条文,最终失主谅解了当事人,这起案件完美收官,时间也到了20时。记者本以为这一天的工作算完事了,但闫海刚却笑着说,“这才开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也充分地见证了闫海刚的话。21时处理了一起打架案件、22时30分出警处理扰民事件、凌晨1时25分出警KTV扰民事件、凌晨3时出警处理夫妻打架案件,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根本不让人着闲。凌晨4点回到分局,终于电话不响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闫海刚说:“这个班还是好的,4点后还能休息一下,我们的常态是工作一宿到天亮。”
23日早上8时交班,闫海刚像松了一口气,变成了一个开朗的“90后”。闫海刚说:“生日过完了,但生日愿望可以说,那就是希望所有人维权的时候找对门,警察是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与和平的责任,但也不是万能的,希望大家也能多理解我们的难处。”
24小时体验,记者脑子里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辛苦”。他们工作起来,忘记喝水和吃饭;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守护千万家;正是有了他们一次次尽心尽责的出警,有了一次次耐心化解矛盾和纠纷,才有了我们社会的安定。
记者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让我们遇到问题时,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少一些指责,少一些争吵,退一步海阔天空。从我做起,减轻民警的工作量。
(责任编辑:平安白山)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