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人生

governor
白山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1-01-13   信息来源:平安白山   收藏  
致敬110 平安365丨穿上制服就肩负着一种责任

  我和警察的故事

  为庆祝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深刻反映人民公安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辉岁月,与祖国同步伐、共奋进的忠诚历程,白山市公安局组织开展“我和警察的故事”主题征文活动,日前已面向全市征集了相关作品,现将优秀作品集中刊载播映。

高墙内的“班主任”

  “陈警官,感谢您1年零6个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有了认罪认罚接受判决的勇气,现在我就要离开看守所去吉林省公主岭监狱了,我会认真接受改造……”这是崔某某写给江源区看守所狱政所长陈树琚的一封感谢信。

  江源区看守所是羁押被依法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机关,被羁押人员在拿到法院判决书之前都会在此度过,目前有150余名在押人员。陈树琚是一名监管民警,也是狱政副所长,他在看守所工作已3年有余。这些年,他一直坚持用爱心去感化教育管理在押人员,是高墙内的优秀“班主任”。

穿上制服就是一种责任

  “集合,下面开始报数!”上午9时左右,开完早会的陈树琚就来到监室开始点名。随后,对在押人员开展安全检查和谈话教育,这些都是每位监管民警一天的“硬性”任务。高墙、电网,将监内监外分隔成两个世界,和陈树琚一样的监管民警,365天日日夜夜都要承担着看守、教育、管理在押人员的重任,用耐心助收押人员改过自新。

  出生于1993年的陈树琚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大学读了公安专业后备考公务员,顺利考入江源区公安局,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2018年,由于工作需要他由江源派出所转入江源区看守所工作,在这里继续用行动诠释着坚守的初心,3年来经他管教过的犯罪嫌疑人达500余人。

  不同的案子,在押人员被关押在看守所的时间也不同,最快的没几天便可能被移送,也有几年还在等待审判的最终结果。“高墙里,在押人员心理都极度敏感,恐惧、痛苦、悔恨、暴躁,渴望有人关心。”陈树琚说道,监管工作必须要确保在押人员安全,直至接受法律审判,现在又多了一个帮助在押人员了解认罪认罚制度,从而争取轻判的任务,既考验监管民警的耐心,也考验解决问题的智慧。

  “我们的角色就跟学校里学生与班主任一样,我是他们的班主任,他们是一些有问题的学生,需要班主任循序渐进、孜孜不倦教导。”正是因为这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在他的真诚感召与细微关心下,在押人员敞开心扉、吐露心声,认罪悔罪。

用真情促在押人员认罪认罚

  遇到情绪很大的人员,就用心倾听、耐心安慰;遇到身体状况不好的人员,就特别关注,时刻提醒注意身体健康;遇到家庭困难的人员,就了解情况,尽力给予帮助……看似单调枯燥的工作,陈树琚即走心又走实。

  在押人员杜某某,因放火被羁押在江源区看守所,收监后“该人是脑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整个人的状态差到极点,生理机能与精神状态早已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陈树琚回忆到,那时杜某某家里债台高筑,他甚至中断治疗,认为自己这么一辈子就完了,时不时有离开人世的念头,配合做好认罪认罚工作更是无从谈起。陈树琚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谈心,一遍又一遍地开导他,并多次邀请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生活上加强对其饮食照顾,并委托办案单位联系其家属,让家人写信鼓励他,重拾生的希望。陈树琚针对他的健康状况,一次次与医院协调,带其到医院进行治疗,耐心的劝解与疏导,细致的暖心工作,终于让杜某某打开心结,重拾“生”的勇气,主动认罪认罚。

  陈树琚的故事是江源区看守所管教民警们的工作缩影,他们心细如丝坚守在管教的岗位上,是名副其实的平安卫士。

  (作者:冯立平 单位:江源区看守所)




(责任编辑:冯立平 单位:江源区看守所)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