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人生

governor
白山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5-03-24   信息来源:人民公安报   收藏  
人民公安报:王晶波——花园村警务室的“全能老王”

  王晶波(左)带领青年民警深入辖区走访,结合实际情况讲解如何做好辖区巡逻防控工作。

  人物简介▲▲▲

  王晶波,58岁,中共党员,现任吉林省靖宇县公安局花园口派出所花园村警务室民警,1989年4月参加公安工作。从事社区警务工作15年来,他认真做好入户走访、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等各项基层基础工作,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荣获个人嘉奖5次。

  人物特点▲▲▲

  扎根基层,履职尽责,用心倾听,用情服务。

  人物心声▲▲▲

  作为社区民警,就要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决不能让它“掉在地上”。

  大众点评▲▲▲

  “王警官每次见我都像亲兄弟一样关心我。”

  ——靖宇县花园口镇腰甸子村村民 侯士伟

  “村里很多人都为排水沟的事红过脸,最后还是老王想方设法帮村民排忧解难。有他在,再难解的疙瘩都能抻直了!”

  ——靖宇县花园口镇花园村党委书记 汪坤

  “王哥这个人,人品好、能力强,满身都是正能量,从王哥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群众工作的好办法。”

  ——靖宇县公安局花园口派出所所长 张金波

  “王叔对待我们年轻民警非常有耐心,我们处理不好的问题他都细致教我们解决办法,他工作思路和条理都特别清晰,让我们受益匪浅。”

  ——靖宇县公安局花园口派出所教导员 仲伟东

  “王晶波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辖区群众提到他的名字都竖大拇指。”

  ——靖宇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长 张彦军

  春分时节,吉林省天气渐暖,封冻了整个冬天的河流冰面逐渐“开化”。每到这个时候,靖宇县公安局花园口派出所花园村警务室民警王晶波总会抽空到江边转转:“我们这里是松花江旅游风景区,外地游客不少。江面的冰层看着还挺厚,其实下面已经空了。看到有人往冰上走,我就喊一嗓子,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王晶波是花园口镇居民的老熟人了,15年来,他扎根基层派出所,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件件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小事,成了群众和同事口中的“全能老王”。

  沉入一线 总结出“四有”工作法

  担任社区民警以来,王晶波全身心沉入基层一线,深入村屯走访,摸清各种基础信息。根据辖区情况,他总结出了一套“四有”工作法:手中有本、心中有数、访有效果、求助有应。

  “手中有本”,即入户走访必须带上工作记录本,随时记下辖区居民信息及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心中有数”,即对辖区面积、人员相关情况了如指掌;“访有效果”,即每周对辖区单位、住户开展上门走访,抓好纠纷源头排查、前端处置等工作;“求助有应”,即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及时回应群众的各类求助事项,做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

  2010年春天,腰甸子村村民侯某和李某因为100多米长的一条垄打了起来。王晶波了解情况后,先是登门找到侯某,一声“侯大哥”拉近了两人距离。王晶波盘腿坐在土炕上,和侯某一起喝茶唠嗑,侯某的火气慢慢消了。王晶波说:“你俩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老李多占了你一条垄是不对,但地都种上了,咱们看看秋天把这垄地里的苞米棒子都给你行不?”侯某爽快答道:“王老弟怎么说就怎么办。”

  侯某这边说通了,还要靠李某那边积极配合。王晶波来到李某家,经过一番谈心,李某认识到自己做的确实不对,同意王晶波的解决办法。矛盾纠纷就此化解,二人也重归于好。

  “解决这类矛盾纠纷,要先做好一方的工作,争取让一方得理也饶人,这样才能解开死疙瘩。”这是王晶波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坚持使用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走访的时间长了、范围广了,记的内容多了,王晶波逐渐成为花园村警务室的“百事通”和靖宇县社区警务工作的“标杆”。他负责的5个村矛盾纠纷类警情连续4年下降,多年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

  纾困解忧 当好辖区群众“贴心人”

  迈出“铁脚板”、走进“百姓家”,是王晶波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妙招”。

  2019年8月,王晶波在辖区腰甸子村走访时,有村民反映村里几家商店的面包、饮料等食品被盗。腰甸子村多年来都没有类似情况发生,王晶波判断这应该是外来流浪人员所为,虽说损失不大,但是村民一旦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可能危及人身安全。

  王晶波迅速开展调查走访,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终于在一处空房子里发现该男子,成功侦破13起盗窃案。

  上山下乡、走村入户,哪个村子有啥情况,哪户人家有啥需求,王晶波一一记在心里,件件落到实处。“我是这里的社区民警,老百姓的事必须放在心上,决不能让它‘掉在地上’。”王晶波说。

  2022年10月17日,王晶波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85岁的孤寡老人王大妈祖籍河北,30多年前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找寻亲人是王大妈晚年最大的心愿。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居民身份证还没有普及,要想找一个人难如大海捞针。王晶波与河北警方取得联系,进行海量搜索、研判、筛选。电话打了上百个,同样的话说了数百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晶波终于联系到了王大妈的亲弟弟。王晶波第一时间带着好消息赶到王大妈家中,为失联30多年的姐弟俩拨通了电话。听到亲人的声音,两位老人喜极而泣。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易发多发的规律和特点,王晶波利用辖区内的12个微信群“7×24小时”不间断发布反诈知识;针对辖区老年人较多的特点,他带领警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面对面讲授反诈知识。与此同时,他还组织驻村干部、志愿者、警务助理,一同收集反诈“微电影”、发放反诈“小物件”,以更加生动、更有代入感的方式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辖区连续4年保持电诈“零发案”。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王晶波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到花园口派出所从事社区警务工作15年如一日践行的誓言。

  悉心教导 激励青年民警勇担当

  王晶波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时钟,始终以无私的奉献精神释放着自己的能量。为了让辛勤工作的民警们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单位建立了小食堂,他主动承担起厨师的责任,每天都将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单位新来了一位大学生,王晶波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的工作和生活,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并迅速适应了本职工作。

  “王叔是个热心肠,工作方法多,经验丰富,我们遇到难题都会第一时间找他帮忙分析,他总是耐心地教导我们。在所里,他不仅是我们的战友,更是我们的长辈和老师!”花园口派出所教导员仲伟东这样评价王晶波。

  不止仲伟东,全所的青年民警都将王晶波视为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走访入户时,王晶波带领青年民警深入村民家中,教会他们用心倾听、耐心细致,与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收集社情民意;在登记户口信息时,他叮嘱青年民警要认真核对信息,确保每一项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调解村民邻里纠纷时,他教导青年民警要安抚双方情绪,分析问题症结,释法明理,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他鼓励青年民警要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承担责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在王晶波的带领下,派出所的青年民警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花园口派出所的“老、中、青”三代民警辅警纷纷加入到创先争优、为民服务、纾困解难的队伍中,把一件件“分内事”做到了辖区群众的心坎上。2023年,花园口派出所被评为全省“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派出所政务服务事项连续15年保持“零投诉”。




(责任编辑:)

初审:王文君    复审:李文燕    终审:谭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