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指南

governor
白山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17-07-01   信息来源:   收藏  
高考诈骗进入高发期谨防八大骗局

  高考结束,各大专院校招生工作也即将拉开帷幕。高考引发的链条式诈骗,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即考前阶段、录取阶段、落榜阶段。在考前,犯罪嫌疑人往往以提供试题及答案、传递答案或者“帮助免试入校”等方式实施诈骗或者是最近比较火的“白娅静的准考证丢失”发布信息,打回电话吸取话费的电话诈骗。在录取前夕和录取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自称有熟人关系,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等,从而实施诈骗;有的还编造或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让当事人事先将学杂费打入其账户实施诈骗。警方提醒,高考考生及家长,特别是低分考生和家长,遇到诈骗犯罪活动,要保持头脑冷静,并及时将情况向警方举报,谨防上当受骗。 

      常见的几类作案方式分析 

      1、利用网络诈骗 

      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向考生或家长发送“出售高考试题”、“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或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     

      2、冒充高校招办人员 

      不法分子自称高校招生人员,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暗示考生及家长慷慨出手。     

      3、谎称与学校领导或招生人员有“特殊”关系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省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称有办法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实施诈骗。     

      4、以“自主招生”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学生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数万元即可录取。     

      5、以定向招生、委培之名诈骗 

      不法分子向考生家长许诺能降分录取,骗取定向委培费。 

      6、以军校地方招生名义诈骗 

      不法分子编造有军队院校地方招生指标,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骗取考生家长钱财。 

      7、以租高校招生点、办事处名义诈骗 

      不法分子有目的地在市区租房,设高校临时招生点、办事处,打着高校的旗号进行招生诈骗。考生报考此类高校,交纳了部分现金后,不法分子便携款逃跑。 

      8、利用录取信息进行诈骗 

      高校招生期间,不法分子针对家长和考生急于了解信息的心理,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借机向家长索取钱财。(来源:公安网) 




(责任编辑:)

初审:    复审:    终审: